长安君府。
一处庭院。
其中一间房内。
一个成年男人在屋内惬意翻竹简。
他的身前身后,左侧右侧。
都是嬴成蟜找公输家,特意定做的书架,书架里堆满竹简。
男人把几卷要看的竹简放在桌案上,桌案上有两个小鼎。
其中一个鼎摆放着几块米糕,另一个鼎则是装着淡黄色颗粒状物体。
男人举止优雅,气度从容。
不是从小受礼仪训练的人,作不出这等架势。
他就是韩国九公子,韩非。
从一个小鼎中拿一块米糕,到另一个小鼎蘸蘸黄色颗粒。
放入嘴中咀嚼,这香甜的味道,韩非百吃不厌。
手中竹简换了十三次。
韩非又伸手入鼎,什么也没抓到。
米糕被他吃完了。
韩非头都没抬,眼睛陷在竹简里。
高声喊道:“糕!”
“诺。”
有下人随时恭候,应声下去。
等不多时,有人走入书屋。
将一个装满米糕的小鼎摆在桌案上,站在屋里注视着韩非。
韩非看过八列文字(竹简上书写是从上往下写,所以叫列),送米糕的人还是没动,韩非疑惑抬头。
往日下人不会在他这里驻留。
将空鼎换成装满米糕的小鼎,就会退下。
“呦,书呆子终于抬头了?”
嬴成蟜调侃道,抓一个米糕蘸满黄色颗粒,一口吃下。
“我弄出柘糖,好像给你发明的。
“吃这么多,我都怕你得糖尿病……”
秦时,甜食只有饴糖。
是以谷物淀粉掺和麦芽,再经过醣化熬煮,形成的粘稠状制品。
嬴成蟜第一次吃饴糖时。
发现这东西甜味严重不足,只有那么一丝丝。
而且其中还有许多谷物残渣,口感也不好。
就好像吃一块掺了许多沙子的面团,他是真吃不下。
为满足自己口腹之欲,嬴成蟜选择把在宋代才流行的蔗糖,提前鼓捣出来。
甘蔗在这时叫做柘,他便将蔗糖叫做柘糖。
他先是托人在楚国购买柘。
买回来后,把柘切丝,挤出汁水,滤去残渣,用大火熬煮柘汁。
出现密集小泡后转小火再煮几分钟,关火继续搅拌。
温度降下来后,柘糖越来越黏稠。
他搅拌到柘糖拉丝,迫不及待就尝了一口。
作为一个品尝过各种甜食的现代人。
柘糖的甜度和口感,嬴成蟜只觉得还行。
但其他人可没吃过,这个时代人吃惯饴糖,突然吃到柘糖,他的这些门客都眼睛一亮。
甘蔗产地是楚国,可就连屈原都赞不绝口。
屈原所写的楚辞·招魂中,有这样一句话:
胹鳖炮羔,有柘浆些。
这里的柘浆就是甘蔗汁。
屈原没想到,楚国的柘浆,简单熬煮冷却后,竟然这么甜。
最夸张的就要属韩非了。
自打他被嬴成蟜从咸阳狱救出,进了长安君府,每日必食柘糖。
长安君府一大半柘糖,都被韩非一个人吃下了肚子。
连嬴成蟜有时想吃些柘糖,都要跑韩非房中来蹭。
韩非看到嬴成蟜,神色一正。
放下手中竹简,拱手行礼道:
“君,君,君上!
“非,非不知,不知,知君上……”
韩非口吃,说话不利索。
嬴成蟜看着心里直着急!
他拿起一块米糕,在柘糖里搅和两下。
塞进韩非口中,堵住韩非的嘴。
“行了别费劲了,我知道你什么意思。
“不知道是我,多有失礼,还望恕罪。
“是这个意思吧?没事我不怪你。”
韩非嘴里塞满米糕,嘴巴鼓鼓的。
用力咀嚼,使劲点头,心下松了一口气。
不用说话,真是太好了……
嬴成蟜去拿米糕,蘸柘糖吃。
被韩非赶忙拦下,韩非认真地摇摇头。
“嘿!看你那小气劲!”
韩非护住装柘糖的小鼎。
一副米糕随便吃,柘糖不能动的架势。
嬴成蟜失笑。
“这要是传出去。
“谁信大名鼎鼎的韩非。
“是个酷爱甜食,还护食的人?”
韩非伸出一根手指。
指指装柘糖的小鼎,指指自己。
又指指嬴成蟜,指指门。
他没有说话,但嬴成蟜明白。
鼎里的柘糖是我的。
君上要吃,出门去庖厨。
嬴成蟜一屁股坐在桌案上。
他这次不是奔着柘糖来的。
“不闹了,帮我个忙。”
韩非警惕地看着嬴成蟜。
把柘糖小鼎抱起来,摇摇头。
有一次嬴成蟜特别想吃一个甜口菜,需要柘糖调味。
但府上庖厨柘糖已经用光。
嬴成蟜就一本正经地跑来要韩非帮忙。
韩非还以为是什么大事,慎重地点头。
“没什么大事,管你要点柘糖!”
怕韩非不给,嬴成蟜抱着柘糖就跑。
做柘糖的柘,只有楚地才长,别的地方都没有。
嬴成蟜每次购完柘,都是一次性把柘糖做出来。
长安君府没了柘糖,嬴成蟜没柘,制不出来。
在下次从楚地购买的柘没到前。
想吃柘糖,只能从韩非这里骗。
韩非是君子,一诺千金,先前既然已经答应嬴成蟜了。
虽然心中万般滴血,但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嬴成蟜跑掉。
嬴成蟜哭笑不得。
八百年前的事了,这怎么还记得?
“这次真是正事,你愿意重新入秦为臣吗?”
韩非听到入秦为臣四个字,马上就皱起了眉头,一脸抗拒。
他这条命,差点死在了咸阳狱。
几年前,嬴政读了韩非所作的孤愤,五蠹,大为赞赏。
陈大军于韩边境,遣使韩国,威胁韩王:
“你要是不把你儿子韩非送到秦国,我就打你!”
韩非为了韩国安危,毅然只身入秦。
到了秦国,他被嬴政拜为上卿,为秦国效力。
他提出:
大王志在天下,但出师有名,才可以一统天下。
韩国和秦国结盟,依附在秦国之下,秦国没有理由攻打韩国。
况且韩国地方太小,还没秦国一个郡大,打下来没什么意义。
还不如留着韩国,让韩国在诸国为秦国摇旗呐喊,鼓舞助威。
等大王横扫诸国,天下只剩下秦,韩两国,韩国自会投降。
嬴政同意韩非观点,于是以报仇之名,先打的赵国。
但赵国久攻不下,李斯和韩非师出同门,知道韩非强于自己。
两人所学高度重合,他会的韩非都会,还比他精。
韩非在秦一日,他便不能崛起,便对嬴政进言:
韩非是韩国公子,他肯定是向着韩国说话,没有对陛下尽忠。
他所说的策略主要目的是为了拖延秦国发展,保住韩国。
上卿姚贾与韩非不睦,也跟着李斯说韩非没安好心。
嬴政首度出师不利,被赵国李牧打击的心烦意乱。
一听李斯,姚贾的话,火冒三丈。
当日,韩非就被嬴政下了咸阳狱。
第二日嬴政火消了,一细琢磨就后悔了。
韩非也许确实有保全韩国之心,但道理是没说错的。
没个理由就发动战争,仗着强大就打别的国家。
唇亡齿寒。
其他没被打的国家不害怕吗?这不是逼着六国合纵吗?
于是准备着亲自去咸阳狱释放韩非,给韩非陪个罪。
嬴政命令刚下达,没一会,李斯就来报告了。
韩非不堪受辱,在咸阳狱自杀了……
嬴政万分愤怒,他又不是傻子,看不出这其中蹊跷。
但木已成舟,韩非已死,杀了李斯也于事无补,这事便过去了。
事实上,韩非当然不是自杀,是被李斯谋杀。
没有嬴成蟜暗中把他救走,他就是咸阳狱中一条冤魂。
为嬴政效力,差点身死,韩非当然不愿意再事嬴政。
“非,不,不愿!”
嬴成蟜一脸苦笑,他就知道是这样。
“少吃点糖,我把你……”
话还没说完。
“但,若,若,若是,能。
“能帮,君,君上。
“非,非可以,再,再,再入,秦!”
韩非说话结结巴巴,他不愿意说话。
但他还是坚持把这句话说完,神情坚定。
嬴成蟜想说不用勉强,他一直是这个性子。
自己就是一个懒散的人,何必要求别人呢?
救下这些历史人物。
说他收集癖也好,崇拜情也罢,但他真的不求回报。
他的所有门客,想来便来,想走便走,他不做限制。
这些门客都留下来。
一是被他能力折服。
二是想看他重塑乾坤。
韩非也是如此。
而现在,那个他让所有门客,包括韩非。
等候的时机,快到了。
战争和建设,在人力足够情况下,可以并行。
但在这个人力极度缺乏的年代,只能二选一。
战争嬴成蟜有自知之明。
他和赵括一样,也是纸上谈兵,后世美赞键盘侠。
真让他以主帅身份上了战场,肯定被打的啥也不是
但搞建设,说实话,嬴成蟜谁也不服,这世上没有人比我更懂种田!
以他平常行事作风,秦一统天下后。
他直接去找嬴政提建议,嬴政肯定不会搭理他。
他的那些思想都太过超前,好多事情这个时代没人想得到。
谁会上来就相信,一个把秦楼当成长安君府第二的人。
嬴政有那么多能人文臣,怎么会放任他这个纨绔胡来。
一年时间过去了。
嬴政已经知道,他的那些朝臣们,能将大秦建设成什么样。
这一年内,看似平静的海面下,其实波涛汹涌。
饥荒,瘟疫,地震,小型地区起义复国,这些都是被嬴政一人独自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