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我们应抓住机会,趁现在敌军内部乱成一锅粥。”
“毕其功于一役,力求全歼王保保部!”
“可以!”
“燕南飞听令,特命你为征虏先锋,率军出击,今夜攻营。”
当夜,燕南飞率军突袭元军大营。
王保保手下7万铁骑已经被跳瘙折磨的人仰马翻。
燕南飞只率领一万精骑就势如破竹,直捣元军中军,在大帐中活捉了王保保。
元军残部,被明军趁势全部掩杀。
逃跑者寥寥数人。
事后燕南飞命人一把火烧光了战场。
敌人的马匹钱粮一律不准捡拾,违者军法从事。
以防止跳瘙蔓延到北平城。
每位参加战斗的明军士兵,回城之前。
也都要牵马趟过“消杀池”。
池中是燕南飞用雄黄和酒精配出的消毒液。
用以杀灭战士们刚刚战斗中身上沾染的跳瘙。
“明军威武!”
“明军威武!”
此战,燕南飞率军斩首敌人7万人,北元名臣、主将王保保被生擒后气绝而亡。
北元积攒了20多年的骑兵精锐损失殆尽。
看着得胜归来的燕南飞和明军战士们受到了北平军民的热烈欢迎。
“燕大人初上战场,即为我大明立下盖世奇功!”
“北元经此一役,定元气大伤,这一仗将定鼎我大明10年的太平!”
“我这就上书,为你向圣上请功。”
“太子殿下且慢!”
“殿下,这封请功信,还是由微臣来写吧。”
听到燕南飞这么说,朱标有点不高兴了。
心想我好心好意为你请功,你还不知足,还要自己写,脸皮也太厚了。
燕南飞也看出了朱标的不快,赶忙解释道:
“太子殿下对臣有知遇之恩!”
“又数次在陛下面前救臣于水火。”
“我燕南飞并非之恩不报之人,此次随军出征,即是想为太子殿下分忧!”
“如你我君臣二人得胜,则太子殿下威望势必与日俱增。”
“从此您得军功傍身,也好施恩威于淮西武将功臣,使得虎狼之师臣服。”
“则今后政令愈加畅通,实乃我大明之幸,皇家之幸。”
“微臣此役之所以得胜,全仰仗殿下力排众议支持,还请太子殿下居首功,臣愿以随军参军身份,为您表功,还请殿下不要推脱,以成微臣护主之心。”
当然,燕南飞说的是真心话。
他确实很感激太子朱标,如没有朱标,自己可能已经被朱元璋杀了灭口了。
朱元璋这么器重自己,也是朱标一直说自己好话推荐自己的原因。
朱标身为太子,也需要靠这次军功来立威。
改变自己文弱心慈手软的文质彬彬储君形象。
震慑那些有异心的弟弟和群臣们。
朱标比自己更需要这个军功,干脆让给他。
报恩的同时,也是为自己的未来投资。
讨好如今的太子,就是讨好明天的天子。
单得罪了今天的太子,也势必会毁了未来的前程。
所以燕南飞干脆要求由自己来写奏折,讲明此仗成功的重大意义,和朱标坐镇指挥的英明和知人善任。
朱标听明白了燕南飞的意图。
感动不已。
“燕爱卿真干实事但不图虚名!”
“我很受感动,但身为储君,怎么能一人独吞功劳。”
“这样,捷报由你我与燕王共同署名!”
就这样,一封报捷信以八百里加急,星夜兼程送回了金陵城。
朱元璋看完信,大喜。
下令在京六品以上官员传阅该信。
并誊抄20份,以内阁的名义下发各省。
向天下公告,太子带队出征,歼灭北元来犯之敌,杀敌7万,北元精锐消灭殆尽。
朱元璋高兴至极。
太子首次带兵,即又如此斩获,属实难得。
“我大明后继有人!”
“龙生龙,凤生凤,真是虎父无犬子!给咱老朱长脸。”
举国上下高兴了几天后,一封来自北京的请战信又来了。
署名人是太子朱标和随军参赞燕南飞。
二人要求率领北平城内驻军,趁此机会一鼓作气,直捣北元王廷,永绝后患。
朱元璋拿到请战书后,陷入了纠结犹豫。
“二人提议有一定道理,北元现在精锐殆尽,趁此机会落井下石,斩草除根,击溃其剩余力量,永绝北疆祸患,对大明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