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贾府假子,撞见皇帝女儿身 > 第60章:情比金坚,河灯寄哀思

第60章:情比金坚,河灯寄哀思(1 / 1)

林黛玉望着满河的灯,心里暖烘烘的。

以河灯寄托哀思,古时便有。

尤其是中元节的时候,则更热闹。

人间的繁华,对于逝去之人而言,也是一种慰藉。

能够在如此璀璨的大世中,快快乐乐地生存下去。

那多是一件美事?

贾敏在世时,最忧心的自然是林妹妹。

自小体弱多病。

没有人照顾,真的能够长大吗?

林黛玉似乎感受到了母亲的思念,眼泪嘀嗒嘀嗒地落下来。

她梳着百花髻,衬托娇小玲珑的身段,眉毛微微下垂。

哭得梨花带雨。

整条河道皆结缟素,铺陈冠梳。

宛如流云一般。

两岸密置灯烛数万盏。

望之蜿蜒回旋如双龙飞走。

华灯宝炬,霏雾融融。

庆瑜拿出几盏水灯,道:

“走,咱们放灯去。”

“嗯。”林妹妹乖巧地点点头。

庆瑜抱着她,上了舟楫。

船夫一拨杆,舟楫悠悠而行。

沿岸茶坊酒肆,灯烛尽灭。

今夜不做生意。

为何?

这些沿岸的商铺、产业,大都为盐商所占据。

巡盐御史的夫人办丧事。

他们怎敢在这种时候寻欢作乐?

这不是触霉头吗?

因此各种场所,晚间大都歇业。

盐商们不差这点钱,他们更讲究人情世故。

谁眼力劲差。

根本混不了商场、官场。

扬州乐棚,万街千巷,尽皆沉寂。

唯有这一条河道,依旧繁盛浩闹。

成为了百姓观景之所!

他们惊叹灯笼的辉煌,以及大户人家的通天手笔。

庆瑜远远望着他们谈笑风生,也没有阻止。

倒是林黛玉有些生气。

然而此间道理,庆瑜也解释不清楚。

富贵人家的事,对于百姓来说,大都为饭后的谈资。

他们何曾真正关心过大户人家的丧娶婚嫁?

同样的。

高门公卿,也不会在乎百姓的喜怒哀乐。

有些事强求不得。

轻舟悠悠。

驶过毎一坊巷口。

灯笼远近高低,若飞星一般。

妇人巧制新妆,竞夸华丽。

文人墨客酒兴融怡,雅会幽欢。

没有多少人会记得“贾敏”。

他们只知道巡盐御史的夫人,以及荣国府的小姐。

只有林黛玉记得,那一道“敏”字的重量。

每读至书,凡中有‘敏’字,她皆念作“密”字。

先生屡次纠正,她就是不改。

每每如是。

倘若写字遇着“敏”字,又自减一二笔。

先生又纠正,她也是不改。

执拗、倔犟。

十头牛未必拉得回来。

心比天高。

却又情比金坚。

只是可怜女子罢了。

庆瑜心中也是感慨不已。

林妹妹小心翼翼地放着河灯,脸上的笑意如春花似的绽放。

等到河灯飘远,消失在视野中。

她的心情又低落下来。

“你的先生没有教过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吗?”庆瑜好奇道。

“没有。”

林妹妹蓦地摇了摇头。

庆瑜觉得也是。

现在的学子,大都只学四书五经。

林黛玉这样的女子,被程朱理学束缚,大概是从《女戒》《女训》之类的学起。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庆瑜将《岳阳楼记》,背诵了一遍。

奈何林妹妹根本不感兴趣。

后来庆瑜也释然了。

倘若林妹妹豁达、潇洒了,不再葬花。

是不是缺失了点灵魂呢?

她可以有自己的活法。

没必要按照庆瑜的道路走。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怎么不说了?”

“是我让你不耐烦了?”

“终究还是被嫌弃了……”

小姑娘一阵惆怅。

庆瑜伸手一弹她的额头,红了一片。

她伸手捂住。

“我大抵是嘴笨,比不上别的妹妹,你也不至于动手吧?”

庆瑜笑了笑。

被她憨厚的样子逗笑了。

“你还笑。”

“有什么好笑的?”

林黛玉装出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

心中的阴郁消散了不少,不至于愁伤了身体。

林如海一身缟素,应酬完毕后,终于得空问了一句女儿的事。

当他得知女儿在放河灯,祭奠亡妻时,欣慰地露出了笑意。

他来到河堤,璀璨的华灯映照。

莺啼垂柳,燕舞晚空。

一行清泪缓缓落下。

“莺啼如有泪。”

“为湿最高花……”

最新小说: 大秦:开局靖难,咸阳门下清君侧 大明:最穷驸马爷,老朱哭惨了 红楼:贾府假子,撞破皇帝女儿身 明末:水友献计。打造无敌华夏 大秦:我把恶魔果实普及全国 大明:老朱,说好的不翻脸呢! 三国:曹家熊孩子,开局来认亲! 穿越大汉废太子,最多活到五年后 历史:这个男人很强啊 玄幻:我信奉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