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他们有甲(1 / 1)

“你们都是我宁海卫的人,一起上啊。”

“看着外人杀到咱们宁海卫头上来了,你们是不是男人?”

眼看几十个凶神带着几百个拿棒子的壮汉冲杀过来。

杨云浓瞬间怂了。

他带头大喊,也是希望四周聚拢的宁海卫的军户们能跟着一起上。

把这些过来圈地的奇山所的人给打回去。

但四周的军户异常冷漠。

不少人还抱着膀子冷笑起来。

死胖子。

你年年将大伙儿的收成大半拿走时。

你强迫大伙帮你种地时。

你在卫城里横征暴敛时。

那时候你不说咱们宁海卫都是自己人。

现在要被人打死了,才鬼嚎着说是自己人。

谁他娘的和你自己人?

这些军户,没有和奇山这边联手一起打,已经算是相当克制了……

两边一接仗,军事素养,士气,组织,都是相差的天差地远。

差不多杨云浓这边就是直接崩了。

但杨云浓也不可能退。

这一退,杨家二百多年的经营全部完蛋。

不光是自己利益受损,还涉及到对不起祖宗。

“老子还有弓手,来人,给老子射死他们!”

七八个家丁慌忙解下身后背的步弓。

这是明军制式的开元弓。

大约是有七个力。

清军的最低标准要求是十个力的百磅弓。

这个标准相当强。

后世的壮汉,初上手也就是二十五磅到三十磅弓。

练一阵子之后可能上到四十五十磅。

能用六十磅以上的都是神仙了。

而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合格的清军弓手,最少都是百磅左右的强弓。

强弓重箭,对标明军那稀烂的火器,也是占尽优势了。

现在这些杨家的家丁,用的是六十到七十磅左右的步弓,也算是强手了。

这些家丁,细酒肥羊的供养,每天就是习武和打熬力气。

这是他们的本业。

也是杨云浓这个家主最大的底气。

家丁们搭好弦,上好箭,每人均是瞄准冲在最前的灰袍汉子。

相隔在百步内,就算是高速移动的目标,他们最少也有五成以上的命中率。

不必怀疑,这是这个时代精锐弓手的最低标准。

“崩!”

“崩,崩,崩……”

弓弦震颤的声响接连不停。

箭矢连二连三的射了出去。

杨九等人都是赶紧停了下来,所有流寇出身的多少有些战场经验。

对王可大,杨御蕃,刘泽清这三个总兵,还有若干副将,参将,游击率领的正经的大明官兵交过手。

弓手和火铳,火炮,他们都经历和见识过。

这也是张仲铭把他们留下来的最重要的原因。

其实这帮家伙就是一群有过战场经验的老兵。

但他们没勇气,没纪律,没荣誉感,也没有正经的军事训练。

不当一两年苦役劳工,不被严格管束,然后军事化训练,再潜移默化出归属感……最少在现阶段,这些流寇是大半不能用的。

很多事,已经成了下意识的反应。

刚刚还一起跟着冲上前的流寇们,一看到对面有弓手,所有人都停了下来,趴在地上。

“笃,笃……”

几支箭矢大半射中了前冲的李贵等人。

基本上都射在胸腹部。

中箭的人就是顿了顿,还是继续前冲。

“这下完了,他们有铁甲!”

不光是弓手,杨云浓一伙武官都是毛发倒竖。

整个宁海卫,除了指挥使到佥事,还有下面几个千户外,没有任何人有披甲。

原本卫所不光是要上交子粒粮,还要交铠甲,兵器,弓矢。

这些东西要自制,定期上交一部份,留用一部份。

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规矩早坏了。

旧有的铠甲,都是丢失或损毁了。

现在整个卫城披甲人不超十人。

就算家丁也无甲,毕竟山东这里也不可能真的上阵厮杀。

“不可能啊,披着铁甲才有箭矢不入的可能,他们披着铁甲,还能这么跑?”

一领铁甲,少说要三十斤以上,一般是四五十斤左右。

全套配齐,六七十斤也常见。

眼前这伙人,飞奔而来。

步伐丝毫不慢。

但箭矢射中前胸而不透体而入,只能说明是有披甲。

而且不是锁甲和绵甲这种软甲。

这么近距离,肯定会透体而入,只是不会深入肌里,造不成重伤。

“杀!”

几个在阵后的汉子对着杨九等人一阵踢打。

“给老子杀过去,棒子抡圆了打,不要留手,打不死就打死你们!”

看到前头的探闻司的人毫无损失,已经冲入敌阵开始劈砍。

流寇们也是发了狠,几百人四面八方冲杀过去,将要逃的家丁仆役和操守军围住,大棍齐下。

一刻钟不到,地上躺了近百具尸体。

最新小说: 朱元璋:朕刚登基,你说大明亡了 女帝:让你守城池,转手就卖国? 大帝传奇 汉武帝下诏求贤,我成了大汉帝师 我竟然回到了大明? 瞎眼五年,大明工业革命都结束了 一人镇守孤城,大唐江山永在! 知乎变异,皇帝们邀请我回答 唐末:以幻想封神 当朝巨奸,开局打皇鞭伺候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