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惟汉以强亡(1 / 1)

奇山所这里,张仲铭就是要把明末痼疾给治好。

重新分配,一定要公平合理。

民户,军户,有军烈的良户,有小军官的戎户,有中层军官的首户。

然后是第六等官户,就是千总以上的准高层武官。

第七等万户。

第八等庶长,到这一等,基本上就是民等户数的顶端。

第九等就是侯伯,第十等为公。

到时候,封赏的田亩就是几万亩乃至几十万亩了。

但所有亩数都由官府负责耕作,收缴,然后转交。

和唐时的功臣食实封一样。

这是一种相当公平合理的制度。

把利益分配做好,就不必担心人家要继续造反。

唐初的功臣哪一个不是人杰?

但除了张亮和侯君集是真作死外,其余功臣大多善终。

老朱是既舍不得给功臣好处,又担心人家嫌好处不足要造反。

实在是有些过于小气了。

庶长之位以上,暂且是不可能公布。

暂且只公布到六等。

这样就算是有人传播出去,叫人反感或是提防的可能性也不大。

其实张仲铭就是要恢复秦治的军功授爵制度!

当兵效力,立战功,得等级,拿好处!

秦汉之时,就是一直推行着这军爵制度。

哪怕是黔首也有机会成为关内侯。

当然事实上肯定还是贵族更容易。

但平民上进之路是肯定有,而且是明文规定。

所以诸国以弱灭,惟汉以强亡。

强悍,健壮,勇武,进取,自信……

大汉风范!

在西域一声令下,汉使就能召集诸多小国征伐不臣于大汉的叛乱国家。

这种威风,也就只有同样是关陇军功集团当家的大唐,才能效仿一二。

至于大明,武勋早早被清除,压制。

到中后期,武夫被视为厮养小卒,奴才般的人物,一个总兵到兵部大堂,得跪下和七品文官禀报事情。

加上财政破产,军需毫无保障……

如此军队,哪能有战力?

就算是现在,刚实行到四等户,最高不过二百亩赐田。

这已经使整个所城上下一心,意气奋发,恨不得再立新的军功,抢下更多更大的地盘。

听了王实详细的解说之后,从登州回来的一伙人立刻都是动心了。

如果有稳固的几十亩地收成,又不需要上交朝廷,也没有官绅劣豪压迫,不需要看衙役或是卫所武官们的脸色,不被欺压,不被当成免费农奴役使……上哪儿找这样的好地方去?

当打手,泼皮,来钱时酒肉不断。

没钱时饥寒交迫。

鼻青脸肿是小事,断手断腿也不罕见。

“那咱们也回来效力,投军当军户。”

“六十亩地免赋税,咱爹能乐死,他还能折腾,咱还有个弟也成人了,爷俩再有头牛,种六十亩也不难,一亩收一石,一年也有百石以上了。”

“我家也是一样,我也投军。”

众人都是眼中有明显的光芒。

显然是被张仲铭推行的这秦制等户和授田制度深深吸引。

有好日子过,没有人想过朝不保夕的生活。

眼前大片田亩被开垦分配。

还有大量的耕牛,放眼看去,田亩里到处都是扶犁驱牛开荒的身影。

欣欣向荣,对普通百姓来说极具吸引力。

就在此时。

不远处里许外,突然大量人群聚集。

人头攒动。

王实脸一变,骂道:“操他小妈的,又来闹事了。”

王成等人问道:“什么事?这边几千当兵的累哈哈的练兵,居然还有人敢来闹事?”

“登州李,黄,刘三家,都是家里出过侍郎的大官绅,莱州的孙家,家里出过尚书,招远有金矿,现在家里有人在外为官,还有举人,秀才。他娘的,不知道是哪个王八蛋把这附近的田契给这些人家,多则过千亩,少也有几百亩,这些官绅是吃肉不吐骨头的狠角色,已经来闹过多次,要重量土地,照地契划走田亩。”

“这边不都是卫所那些当官的地盘?”

“咱们大人现在是都指挥佥事,营兵游击,这帮家伙自知拿不走地,他们有契,咱们也有契,武官们是惹不起咱们大人了,就把这帮子文官士绅家族招来,他们可不畏惧咱们大人。”

大明文贵武贱已经持续百年以上。

文视武为奴仆。

这些官绅也根本不把一个三品实职武官看在眼里。

孔有德等人的反叛,也是和地方士绅的欺凌有关。

在崇祯十四年之前,武将还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第一个异类就是刘泽清,开启了暗杀文官的先例。

第一个跋扈将军是左良玉,其后大将们陆续有样学样。

崇祯十五年之后,基本上朝廷对武将们毫无办法。

崇祯十七年,亡国在即时,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封左良玉,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等人为侯或伯。

晚了。

最新小说: 朱元璋:朕刚登基,你说大明亡了 女帝:让你守城池,转手就卖国? 大帝传奇 汉武帝下诏求贤,我成了大汉帝师 我竟然回到了大明? 瞎眼五年,大明工业革命都结束了 一人镇守孤城,大唐江山永在! 知乎变异,皇帝们邀请我回答 唐末:以幻想封神 当朝巨奸,开局打皇鞭伺候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