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希路。
苏郇对网上的火爆一无所知。
现在的他,正坐在一辆车子后面,认真地操控着手上的丝线。
跟一位俏皮可爱,浑身都透着一股活泼灵动的少女,相视而笑,配合默契。
咿咿呀呀的戏腔,从他嘴里发出。
唱念做打,被他表现的淋漓尽致。
车前的三尺戏台上。
一身大红嫁衣的木偶式王~昭~君,眉目如画,栩栩如生,皱眉、闭眼、转睛、张嘴、动鼻、唱腔……
在苏郇神乎其技的操控下,活灵活现。
一颦一笑,全是风华。
一走一转,尽是情思。
唱词更是抑扬顿挫,娓娓道来。
“别离泪涟
怎忍舍汉宫内院
无端歹贼弄朝权
……”
甩袖、走步、旋转、作揖……
一段《昭~君和番》,被苏郇唱得入木三分,精妙绝伦,一字一句,一起一落,都在点上。
青衣花旦的清丽婉转之音,被他信手拈来。
三尺戏台上,场景转变,故事精彩。
王~昭~君的风华绝代,人生起落与家国大义,被苏郇演绎的淋漓尽致。
配合着灵动少女的唢呐与二胡,再现传统木偶戏的百年风采。
可惜!
这么精彩的表演,看客却寥寥无几。
城都繁华的春希路,人流如织,年轻人多如牛毛。
又恰逢周末。
光鲜亮丽的年轻人更是如过江之鲫,层出不穷。
俊男靓女随处可见。
只是,周围的热闹跟苏郇无关,跟三尺戏台无关,跟木偶戏无关。
大商场、小吃街、火锅店、茶楼、歌吧……
这些地方越热闹,越衬托出戏台的冷清与传统艺术精粹的凋零、没落。
明明是在热闹的街头,戏台前的人却稀疏平常。
即便有一些年轻人好奇围上来,看了几分钟后,也会变得索然无味,相继离开。
不过,不管戏台前,人多人少。
无论是苏郇,还是灵动少女,都没有停下演出。
苏郇,前世是天才歌王,更出身曲艺世家,因为赤子之心,心无旁骛,加上天资绝世,学贯百家,也懂很多梨园行当不成文的规矩。
灵动少女——沈依。
三代都围绕木偶戏而生。
爷爷跟父亲是靠木偶戏为生,养家糊口。
到她这一代,木偶戏已经凋零,不被年轻人所喜。
而她却迎难而上,以传承木偶戏为己任。
两代传播,一代传承!
家学渊源的沈依自然知道很多梨园规矩。
明白戏一开始,就不能轻易停下。
【戏一开腔,八方来听】
【一方为人,三方为鬼,四方为神】
【即便台下空无一人也要坚持唱完】
这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
展现了梨园人的风骨。
尤其是在这个百戏凋零的年代,更是如此。
寒风吹过。
咿咿呀呀的戏腔随风飘远。
苏郇的唱腔多了几分悲凉,令闻者伤心,听者流泪。
戏台前的看客终于又多了几位。
可这台戏也渐进尾声。
几分钟后,帷幕落下,戏终曲消。
苏郇跟沈依从后台走了出来。
尽管看客不多,可两人还是出来,给他们道谢。
“各位,多谢你们能静下心来,把这场戏听完。”
“事随时移,在传承没落,百戏衰败的当下,喜欢戏曲的人已经不多了,能坚持听下去的更少,多谢你们的支持。”
苏郇开口。
顿时引起一阵掌声。
虽然十几人的掌声,跟广场上山呼海啸的如雷掌声无法相提并论,但苏郇却觉得这时的掌声格外悦耳。
毕竟,物以稀为贵。
对戏曲来说,能有这些掌声已经格外难得。
一众看客很快散去,只剩下一对相互搀扶的老夫妻。
“大爷大妈,您们还有事?”
苏郇记得他们。
这对老夫妻在戏曲一开始就出现,从头看到尾。
始终不曾挪动脚步。
这个时代,也只有这些老人还对戏曲抱有一颗真挚喜爱之心。
不管前世,还是今生。
对这类人,苏郇都愿意给予他们一份尊重。
“小伙子,你们的木偶戏,唱的不错,操控的更好。”
“我们夫妻俩,已经很多年没见过这么精彩的木偶戏了。”
“没想到,在百戏低迷的当下,竟然能见到一位戏曲造诣不弱于老一辈梨园大家的少年,果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后生可畏。”
苏郇谢过两位老人的夸赞。
不过,他没有独占荣耀,而是把沈依拉到台前。
“多谢!”
“不过,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介绍一下,我朋友,沈依!”
“祖上三代都跟木偶戏打交道,今天的演出她有一半的功劳。”
“我是半路入行,比不上沈家三代为梨园默默付出。”
这话!
苏郇说的真心实意。
毕竟,跟沈家相比,今世的他确实对梨园还没太多贡献。
而沈依的配合不错。
老夫妻看沈依的眼神也变了,更加柔和。
其中一位老妇人说道。
“我也是一位梨园人,在梨园活了一辈子。”
“知道其中的苦。”
“从四、五岁开始,每天都要起早贪黑的练功,压腿、吊嗓子……其中的苦,只有真正吃过的人才能最感同身受。”
“以前,戏曲尚~兴,至少还有苦尽甘来,搏出一条前路的时候,心里有个盼头,也能养家糊口。
可今日不同往日。
戏曲已经不被年轻人所喜,只能勉励维持。
别说出头成名,成为名角,就是能养活自己,就已经不易。”
“小姑凉,你能坚持学木偶戏,难能可贵。”
“跟你旁边的小伙子一样,都是好样的。”
“是梨园难得的后起之秀。”
“风骨初成!”
苏郇笑了。
没有人不喜欢被夸。
无论是那个年龄段的人,都不例外。
他性格外向,阳光灿烂。
笑得宛如太阳花。
沈依也跟着笑起来。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她跟苏郇一样都是开朗爱笑的人。
“您们肯定还有其他事吧?”
苏郇再次开口。
他可不信,两位老人专门留下,单纯是为了夸一夸他们。
“小伙子倒是聪明。”
其中一位老者笑着开口。
“我是一家戏院的老板,想要请你们到戏院演出,告诉戏迷们,大夏戏曲依旧后继有人。”
“我们答应了。”
“弘扬戏曲,传承薪火,是少年人应有的担当,我们义不容辞。”
苏郇跟沈依对视一眼,两人都答应下来。
为大夏戏曲出力!
他们义不容辞!
不想拒绝,也不会拒绝。
跟两位老人分别后,苏郇跟沈依收拾东西。
两人推着戏车,离开春希路。
路上,苏郇想到此世的家庭跟朋友,莞尔一笑。
前世已经介绍,自不用多说。
这一世……
…………………………………………………………
ps:新书上传,数据决定一切,求读者大大们慷慨,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