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汉:跟着霍去病封狼居胥 > 第三十七章 智取右贤王(4)

第三十七章 智取右贤王(4)(1 / 1)

苏北这边,展开了如火如荼的训练。

第一个科目,是新式马刀的使用。

苏北命人在后院设置了很多固定的草人桩。

有的高2米5左右。

模拟敌人骑兵在马背上的高度。

有的一米8左右。

模拟敌人平均身高。

训练的小项分为:

1.马背移动接敌砍杀;

2.马背立定缠斗砍杀;

3.地面挥砍马腿。

新式的军刀,不仅仅在前两项训练中,大显身手。

在第三项,地面上砍马腿也特别方便。

有了刀前的弧度加持。

敌人的战马在飞奔而来时。

只要挥刀轻轻一勾。

就能轻松隔断马的两条前腿。

置人马于死地。

这100羽林都是精锐之士,优中选优拔出来的。

领悟能力和天赋都极好,很快就掌握了新刀的精髓。

士兵中有好事者。

还起哄到:羽林令发明创造了一种新武器。

我们不如给新到起个名字吧?

最后众人一直决定,取苏北名字中的一个字。

管这把刀叫“北刀!”

听起来还不错。

第二个科目,连弩的使用。

连弩和普通弓弩的最大区别在于。

它可以连射。

掌握了动作要领后,最快可以在20秒内射出全部10支弩箭。

虽然经过等比例的缩小。

弩的威力和射程都受到影响。

但凭借着射速和箭数,威力还是有成倍增长的。

苏北他们测试过。

如果10人一组,队形成一排。

共同发射连弩。

基本前方50步内全部会被弩箭覆盖。

无人能够生还。

如果两组轮替。

一组发射,另一组准备。

待前一组箭羽用尽后,另一组上。

两组交替射击。

在箭羽准备充足的前提下。

几乎可以打出一波“死亡箭雨”。

但需要注意的是要防备敌人从两侧或者绕后偷袭。

苏北一看大家很快上手。

连弩使用的很顺溜。

就放了一半心。

毕竟眼前的一战,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连弩和手雷。

他迅速向霍去病做了请示。

希望他能帮助自己再造6000支弩箭。

给每名士兵多分60只。

霍去病欣然答应。

军中剩余劳动力和征调的百姓。

如火如荼的投入到造箭运动。

第三项训练,是最难的。

士兵们此前,虽然见过火器。

无非就是箭头上过上麻布火油,点燃了往敌营中射的“火箭”。

火药类的还是头一次见。

尤其是手雷威力巨大。

万一操作不慎,或是保存不慎。

很有可能产生大问题。

所以为了使每个士兵能够重视。

他特意找来一直成年的活羊。

绑在了前方树桩上。

然后点燃一枚手雷音信。

扔到羊的脚下。

众人只听见bang的一声。

一阵白烟散去。

羊应声倒地,血肉横飞。

现场一片惨状。

10步范围内都是血淋淋的。

羽林卫们虽然都是皇宫中当差,见过大场面的。

但依旧被这个场景吓的面色惨白。

苏北先给他们介绍了手雷的杀伤原理。

硝石、硫磺、木炭三者磨成粉。

混合之后,组成一种燃烧迅速的粉末。

后来人称之为火药。

火药燃烧速度极强。

在密闭的空间内快速燃烧。

会产生巨大压力,顶破外面的薄铁壳。

铁壳破裂瞬间,里面的压力把火药中混杂的薄片弹出来。

就像变形的弩弓把弓箭射出一样。

薄片向四周快速射散。

像箭头一样锋利的划开羊的皮肉。

致其死亡。

士兵们没有现代的物理知识。

自然是听得云山雾绕,但好歹大致明白了些许原理。

知道了眼前的小黑球威力巨大。

还是要尊重一下它的。

大家于是便小心翼翼的训练点火,投掷,隐蔽等动作。

尤其是点火和投掷。

万一点着了手抖,或者投出时手滑。

那燃烧着的手雷很可能就落在了自己人脚下。

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锻炼大家的心理素质。

苏北特意提出了“击鼓传花”训练法。

把一枚去掉一大半火药的手雷点燃。

让士兵们面对面围成一圈。

传递手雷。

直到手雷引信快燃尽马上爆炸了。

再扔进面前的水坑。

然后大家一起隐蔽。

这一招很奏效。

许多士兵从一开始,摸到点着的手雷就忍不住抖。

到最后很稳当的点燃、扔出,甚至还有人敢让引信燃一会再扔。

进步巨大。

最新小说: 朱元璋:朕刚登基,你说大明亡了 女帝:让你守城池,转手就卖国? 大帝传奇 汉武帝下诏求贤,我成了大汉帝师 我竟然回到了大明? 瞎眼五年,大明工业革命都结束了 一人镇守孤城,大唐江山永在! 知乎变异,皇帝们邀请我回答 唐末:以幻想封神 当朝巨奸,开局打皇鞭伺候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