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三个想不到(1 / 1)

而霍去病非常赞同这个建议,他也认为这一仗想赢就要出其不意。

对三人说:“传我的命令!”

三人立马原地起立站好,表情恢复严肃,支棱起耳朵迎接军令。

“全军人进食,马进粟,打磨环首军刀,准备箭矢火油。

今晚月上三竿后行动,随我绕过前哨营寨,直扑敌人大营,活捉藉若侯产!”

“苏北寻敌出谋有功,着升为百夫长,统管200人。

希望你再立新功,本校尉回营后会向天子和大将军为你请赏!”

“谢骠姚校尉!卑职无以为报,只能在战场上多杀敌,以报厚恩”

苏北心中十分激动。

西汉的军队设置,5人为一什,最小作战单元,设什长一人。

10什50人为一队,设伍长一人。

2到4队为一曲,设百夫长一人,统管100-200人。

苏北现在相当于连升三级,直接成为百夫长。

在霍去病800人的队伍中无疑是中层军官了。

要知道高不识和赵破奴从士兵走上百夫长岗位可是用了足足4年。

而苏北当兵才不到4个月。

最重要的是,手下有了这两百人,自己就不是单打独斗了。

自己的治军才能和战术才能就有了用武之地。

苏北高兴是高兴,但他知道这只是他封侯拜相,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眼前最重要的是打好今天晚上这一章。

汉朝军功讲究的是“首虏数”。

即俘虏和斩首敌人的数量,今晚自己一定要多杀敌人,一定要亲自俘虏到藉弱侯产。

苏北立马返回到自的队伍中,招来伍长,传达了骠姚校尉的命令。

强调一定要让每一名兵士和每一匹军马都好好休息。

今晚是一场恶仗,人和马都要保存充足的体力气。

战士们开始进食,满营都是大口咀嚼的声音。

霍去病是皇上的高徒,临出发前汉武帝刘彻特意交代要好生照顾他。

有了皇上的命令,再加上又是自己的亲外甥。卫青给他拨的这800人是全军最好的精骑。

配备的粮草也都是全军最好的。

人吃的是炒熟的小米,配风干牛肉干。

风干牛肉是赵破奴给的建议,他从小在匈奴长大。

懂得风干牛肉的制作方法,这玩意儿轻便好携带,既能补充盐分,又能迅速补充能量,搭配着炒熟的小米,味道也不错,深受官兵喜爱。

但也只有霍去病的800人能吃上这玩意。

虽然汉武帝时经过了文景之治,物力恢复。

但牛肉干依旧不能成为普遍口粮,因为制作成本实在太高了。

霍去病的马吃的也不是马草,而是清一色的粟米加黄豆。

粟米是不剥壳的小米,喂粟米这一招也是从匈奴偷师学来的。

匈奴精锐骑兵能日行千里的秘密就是喂粟米。

这玩意儿能迅速补充马儿体力,又不像马草占肚子影响奔跑。

临战之前连喂一个月,马儿毛色发亮浑身发热矫健有力。

关键是粟米作战时也方便携带,不用专门带辎重部队。

是前出作战轻骑兵的最佳粮草。后来粟米喂马,也成了汉军轻骑兵的标配。

人马都吃饱了后,苏北命令手下人布了明哨暗哨。

其余人全部睡觉休息,等候命令。

过了两三个时辰,太阳已经落山有一阵了。

一声“全体集合!”的命令打破了营中的平静。

所有人立刻起身,挎刀挂弓,上马严阵以待。

苏北、高不识、赵破奴三人的人马迅速列阵。

月光下照耀下,将士们的军刀泛着刺眼的寒光。

每个人都腰板挺直,像一具具雕塑凝固在马背上。

似乎连战马都感受到了战前的压抑,没有嘶鸣,没有吵闹。

只有马蹄刨击草地的噗噗声。

霍去病左手扶刀,右手握缰,骑着他的高头战马,在阵前巡视。

“将士们!”

“在!”将士们齐声怒吼。

“杀敌报国的机会到了!”霍去病接着喊到。

“我大汉立国80余年来,屡遭匈奴贼寇欺凌。

匈奴人的马蹄践踏我们的土地,屠戮我们的百姓。

抢夺我们的财产,烧毁我们的房屋,侮辱我们汉家女子。

我们的前方,就是匈奴单于的祖父藉若侯产的大本营!

你们敢不敢跟我直抵敌人大营!

在匈奴人想不到的时间!

以匈奴人想不到的方式!

出现在匈奴人想不到的地方!

砍下他们的头颅!

血洗他们的老巢!

让他们血债血偿!

重振我大汉雄风!

让汉军两个字,成为匈奴人挥之不去的噩梦!”

“杀!杀!杀!”战士们被霍去病的话,激的热血翻涌沸腾。

一个个咬牙切齿,摩拳擦掌。

“好!不愧是我汉家儿郎!且随我纵马杀敌。

今天晚上你们的表现,本校尉会如实禀报皇上,立功者人人有赏!”

听到这,上到苏北、高不识、赵破奴,下到每一个普通士兵都更加兴奋。

恨不得立马冲进敌人大营,刀刀见骨。

每个人都知道大将军卫青就是7年前龙城一战成名,被封关内侯,后拜大将军,平步青云。

谁都想成为下一个卫青,这无可厚非!

各位看官老爷,求鲜花、评价票、收藏,你们的支持就是我“上班狗”熬夜更新的动力!真诚脸,万分感谢~

最新小说: 朱元璋:朕刚登基,你说大明亡了 女帝:让你守城池,转手就卖国? 大帝传奇 汉武帝下诏求贤,我成了大汉帝师 我竟然回到了大明? 瞎眼五年,大明工业革命都结束了 一人镇守孤城,大唐江山永在! 知乎变异,皇帝们邀请我回答 唐末:以幻想封神 当朝巨奸,开局打皇鞭伺候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