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朝后。
刘彻留下了桑弘羊、主父偃、张汤和张骞四人。
桑弘羊是经济金融专家。
主管钱袋子。
也是武帝的父亲汉景帝留给他的顾命大臣。
主父偃是汉武帝的内朝顾问。
深受武帝喜爱。
他的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的主张也深受皇帝推崇。
张汤长年担任武帝朝的廷尉。
主管刑罚,用法严峻苛刻。
但忠于朝廷,是有名的酷吏。
而张骞,众所周知的外交家。
原本是汉武帝的侍读,两人一起长大。
后来奉命出使西域联络月氏国。
路过匈奴时被囚10年,不辱汉使节气。
归国后被封博望侯。
也成为汉朝为数不多的“匈奴专家”。
这四个人,是武帝朝文官集团的核心人物,被誉为四梁八柱。
历朝历代向来文主内,武主外。
卫青、霍去病一众武将在外征战时。
武帝有事也都会和他们商量。
刘彻命人取出了昨天收到的卫青的战报。
四个人传阅了一通后。
刘彻问他们的意见。
桑弘羊最先开口
开门见山。
说这一战已经把国库打空了。
中央粮仓都快见底了,实在无力再战了。
建议休战,班师回朝,休养生息。
主父偃和张汤意见也一致。
一人一句附议道:
看目前情形。
我军已损兵折将。
局势对我方有较大不利。
数万大军在塞外草原上和敌人僵持下去的话。
每天的人吃马喂的都是不少消耗。
不如把军队先召回来,徐图灭匈大业。
张骞因为从小跟着汉武帝。
他知道自己的这个领导,是五百年不遇的英明君主。
他虽然召四个人来,让大家提意见。
但大概率是心中已经有意见了。
就是探探大家的口风和心里的想法。
自己说什么估计也影响不大。
万一说错了,还落他埋怨。
于是就说了几句无关痛痒的话搪塞了一下。
听完大家的分析。
刘彻开口了:
罢了,罢了。
让他们回来吧。
灭匈奴大计,非一日之功。
看来是无法毕其功于一役了。
...........
接到汉武帝的圣谕后。
大军迅速收拢,经云中,渔阳,返回长安。
驻扎在长安城外的浐灞附近。
回来第一件事自然是要尚功罚过。
李广兵败被俘,全军一万人。
仅回来自己一个光杆司令。
按过当诛。
但念在他为汉军屡立战功。
又忠心耿耿的份上,被免去大将军职务。
贬为庶民。
苏建战场失利,主要是因赵信叛变。
自己拼死带回来了三千人。
武帝考虑到这一点,加上军中很多人求情。
就没有过分苛责。
免去其右将军职位,贬为校尉。
允许其留在军中,戴罪立功。
而提到这一次出征。
成绩最为耀眼的,就是霍去病了。
霍去病跟随舅舅卫青,应召进宫受赏当天。
从城门到宫门一路围了黑压压一片有一片的老百姓。
都想一睹这位17岁天才将领的风采。
宣旨:
嫖姚校尉霍去病。
率军深入敌境。
战法:快如闪电,猛如奔雷,胆大心细。
以800人,聚歼数倍于几之敌。
斩首2700余人,俘虏贼首祖父、季父、国相3人。
缴获战马千余。
扬我赫赫国威、军威!
勇冠全军。
兹加封冠军侯,赏2000户。
汉武帝一向追求简单高效。
不是一个讲究繁文缛节的领导。
尤其是治军时。
认为婆婆妈妈的没有战斗力。
封赏圣旨没有过多的废话。
直接划出重点:扬威、冠军、封侯。
封赏一出,天下震动。
“要嫁就嫁霍去病!”
一度成为长安城上到贵族千金,
下到平民女子的终极梦想。
霍去病的后爹,太子詹事陈掌家的门槛都被踢烂了。
求亲的,攀关系的,络绎不绝。
往来的马车绵延数里不绝。
估计霍去病的亲爹。
曾经和其母卫少儿私通的霍姓小官吏。
此时已经非常懊悔。
懊悔孩子出生时。
自己没敢勇敢站出来喜当爹了。
霍去病也不是卸磨杀驴,不顾兄弟的人。
他专门给皇上上了个折子。
细细的介绍了苏北在:
“发现匈奴踪迹”
“献计火攻之计”
“审讯俘虏”
“率军冲杀”
几个事上给自己帮了大忙。
立了大功。
没有他,自己可能也没有今天的成绩。
更不可能封侯了。
求皇上能给他专门的恩赏褒奖。
汉武帝是个惜才之人。
看了霍去病的条陈。
立马大笔一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