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一个斥候从远处起伏的山坡上挥舞着马鞭疾驰赶来。
一个急刹停在了大队人马前。
“秉骠姚姚校尉,方圆100里没有发现匈奴人踪迹!”
“再探,把斥候营20人全撒出去!每人骑一备一,带两匹马,扇形搜索,挖地三尺也要给我找到匈奴营寨!”
领头的年轻军官用坚硬的命令到。
这是一只小股汉军骑兵。
带队将领是皇上的外甥,年仅17岁的骠姚校尉——霍去病。
他接到的任务是前出搜索,顺便抓几个舌头。
但第一次上战场他似乎并不满足于此。
带着自己的八佰精骑已经飞驰了一天一夜,跑出了足足六七百里。
8月的漠南草原,晚风已经略带凉气。
皎洁的月光照在将士们黑红色的铠甲显得格外肃杀。
风声、马蹄敲击底面的哒哒声,和心跳声交织在一起。
士兵们知道,自己早已深入匈奴腹地,随时会与敌人遭遇,握着马缰的不由的攥的更紧了。
跟在霍去病一旁的小队长赵破奴心里不由犯起嘀咕,犹豫片刻,开口问道:
“校尉,您不是想简单抓几个舌头吧?”
“当然!杀鸡焉用牛刀。”
赵破奴侧目望了望一旁马背上挺立的霍去病,心想:“这小子,还是我认识的霍去病,一身傲骨,意气风发!”
“匈奴人的大军此刻正被我方主力牵制,你们敢不敢跟我出奇兵,直捣匈奴大本营?”
“可是?可是?我们只有八百人啊”赵破奴喏喏的说。
“八百人怎么了,兵不在多,在精!在猛!在奇!”霍去病的语气依旧不容置疑。
霍去病的想法很好,但是想要在这方圆几千里,毫无参照物的茫茫草原上,找到匈奴营寨,谈何容易。
但好在被派出去的斥候中,恰有这样一个人,让霍去病有如天助,一战成名。
他就是苏北,20年前转世来到的西汉,生活在九原郡如今的山西太原一带,一个平头百姓家庭。
当时的九原郡地处汉匈边境,匈奴人的骑兵经常来袭扰,侮辱掳掠汉人妇女,抢夺汉人财物,烧毁汉人房屋。
幼年苏北的记忆里,每次匈奴人到来都意味一阵血雨腥风。
无数的家庭妻离子散,无数的孩子流落街头,城市沦为人间炼狱。
可以说,对匈奴人的仇恨深深的刻进了幼年苏北的骨子里。
七年前,汉朝对匈奴政策由“和亲”转为“进攻”。
大将军卫青率军奇袭龙城,马踏匈奴圣地,掀起了对匈作战的新篇章,卫青因此得封关内侯。
这件事,加上汉武帝“寇可往吾亦可往”的雄心壮志。
激起了包括苏北在内的无数大汉热血青年。
遗憾的是那时的苏北只有十多岁,还没有战马高,自然没有资格参军。
但就在苏北20岁生日当天,加冠礼触发了“系统”,平静生活就此打破。
系统提出的“军功封侯”任务。
到苏北所在汉武帝朝,西汉已成立60余年,社会阶级基本已经固化。
这时的权贵集团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皇亲国戚,也就是皇帝自家人。
一类是建国初跟随高祖刘邦开国的功臣后裔,他们的子孙承袭了爵位,坐享荣华富贵。
而像苏北一样的平民子弟,想要封侯进爵,唯一的方式就是从军斩获军功。
苏北心想自己现在成年了,加之又有了系统加持。
好男儿当遂凌云之志!自然要上马杀敌,保家卫国!
苏北果断接受了任务,是为了封侯拜相,更是为了国仇家恨。
于是他说服了父母家人,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九原驻屯军。
加入驻屯军没多久,汉武帝派大将军卫青率军出九原。
进攻匈奴漠南地区,也就是如今的内蒙古草原。
大军在九原休整了半个月,进行战前整训,补充战马和给养。
这期间,年轻的苏北和比他更年轻的霍去病有了一面之缘。
苏北的英雄气概和聪明伶俐给已是嫖姚校尉的霍去病留下了深刻印象。
霍去病特意向自己的舅舅大将军卫青申请,把本是驻屯军的苏北调到自己手下。
平日作亲兵,负责警卫机要,战时作斥候,负责敌情侦查。
霍去病的想法很简单,苏北是出苏北是个好苗子,放在驻屯军战时看看边塞大门,平日还要种地太浪费了。
跟着自己上马杀敌建功沙场,才能发挥他的价值。
最重要的是自己现在也是初出茅庐,大将军卫青虽然是自己舅舅,皇上虽然是自己姨夫。
他们都很喜欢自己,但是自己在军中并没有自己人,急需要培养自己的势力。
而苏北就是他招募的第一个“霍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