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
朱元璋都没有想到陈寒年会给自己这么高的评价。
特别是最后那句。
朱元璋虽然自诩自己很厉害。
但是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和李世民去对比。
毕竟李世民奠定了大唐王朝的盛世。
而自己现在不过是刚刚起步而已。
一瞬间朱元璋的心气就起来了。
这个评价,他喜欢。
“不过……”陈寒年来了一个转折。
朱元璋顿时紧张起来。
陈知年也是听着。
“你说!”朱元璋说道。
“洪武帝虽然有着诸多的优点,却也有不少的缺点。”
朱元璋皱起了眉头。
陈寒年解释起来:“洪武帝崛起于微末,所以对于手中的权力,牢牢地抓住着,绝对不允许有人能够从自己的手里抢走一分一毫,就算是丞相也不行!”
嗯!!?
朱元璋眉头皱的更深。
陈寒年继续说道:“丞相延续了两千多年,但是到了洪武帝这一代,却被废除,这充分说明,洪武帝对权利的欲望有着别的皇帝所没有的强度!”
轰!!
这可是朱元璋心里面最不能动的一根线。
如果换做是别人议论这个,他马上会下令处死。
但是今天,陈寒年议论,他却想听听这小子到底知道多少。
陈知年这个时候说话了:“哥,可是我听说,洪武帝废丞相是因为丞相胡惟庸造反。”
哈哈哈……
陈寒年突然大笑:“这种鬼把戏也就只能拿出来糊弄人而已。”
嘶!!
朱元璋倒抽凉气。
“小子,你可知道,这可是满朝上下都不能议论的。”
陈寒年笑着说道:“反正都已经开始议论了,老爹,难道你还能到官府去告我啊!”
朱元璋摇摇头:“这倒不会,你继续说。”
陈寒年喝了一口茶。
这是后世无数学者最后得出来的结论。
胡惟庸案,根本就是一个冤案。
胡惟庸虽然日益骄横,但是他完全没有必要造反。
且不说胡惟庸跟着朱元璋造反成功之后,知道造反成功的难度。
就说他的地位已经是位极人臣,他又何必造反。
他根本不会有我比造反头子朱元璋更大的本事的错觉。
陈寒年继续说道:“胡惟庸造反说白了就是一个借口。”
陈知年这个时候也是紧张起来。
自己的哥哥现在说的这些话都足够砍脑袋了。
“为什么要找这样的借口呢?”朱元璋咬着牙问。
陈寒年解释:“洪武帝当上皇帝之后,对能够分掉皇帝权威的丞相早就心生不满,所以眼见着胡惟庸这个丞相为非作歹,刚好给了他废掉丞相这个制度提供了最好的借口。”
“所以说,胡惟庸只要当上了丞相就一定是皇帝处理掉的对象,不管他有没有谋反。”
说完这句话后,整个院子都是安静的。
此时马皇后和苏清蕊他们也是站在了门口。
听着这一番话,马皇后心里面是无比紧张的。
只有她知道,自己的老头子是皇帝,就是他下令处理胡惟庸的。
这不是在捅朱元璋的肺管子吗?
她真的担心,朱元璋会忽然暴怒。
但是她还是担心了。
朱元璋一开始是非常的生气。
但是在听完了陈寒年的那一番分析之后,马上就慢慢变得有些欣赏。
这小子还真是厉害。
猜中了咱的心思。
要是别人。
咱一定要处死他。
但既然是咱的儿子。
就可以免于一死。
同时还饶有兴趣的问道:“那你觉得废掉丞相制度,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陈寒年马上开口:“当然是坏事!”
嗯?
朱元璋不服气:“丞相在,对皇帝指手画脚,说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岂不是让皇帝没有了威严。”
陈寒年摇头:“这完全是一些小事。”
“从近处来看,现在洪武帝当然是一位非常勤政爱民的皇帝,天下大事都取决于皇帝一个人。”
“但是洪武帝百年之后呢?他的子孙还能这么勤政吗?”
“没有丞相帮着把控,朝廷大事,谁来分担。”
从明朝的历史来看。
除了洪武帝和成祖朱棣,没有一个皇帝是真正合格的。
就算出了嘉靖和万历这样的厉害皇帝。
他们也只不过是玩手段厉害。
真正还是靠着出了一些名臣撑着国运。
如徐阶、高拱、张居正、戚继光等。
有了内阁又能怎么样?
从明朝整个历史来看。
明朝皇帝自成祖、弘治皇帝后,都是奇葩。
任用内阁官员又不信任,还要信任太监。
洪武帝在的时候,严令后宫干政、宦官干政。
可是后面的皇帝们,自己没本事控制内阁。
就任用太监来对抗内阁大臣。
还美其名曰,制衡!
狗屁!
明朝因为太监乱政出了多少乱七八糟的事情。
明英宗朱祁镇因为大太监王振,土木堡一战,国威尽失,自己还被瓦剌给抓走,丢人现眼之极。
到了明朝末期的魏忠贤和东林党人斗来斗去,更是狗咬狗一嘴毛,没有一个好东西。
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就是党争。
这个……
朱元璋马上就说不出话来了。
他心里面有答案了。
根本不可能。
自己的儿孙们根本不可能这么勤政。
他勤劳那是因为这天下是自己用命换来的,自然会勤勤恳恳,治理好。
而且他有这个能力。
因为他见多识广,雄才大略,文武双全。
说白了就是经历的多了。
可是长在深宫中的皇子们,哪里会有他这样的能力。
到时候还不是一代不如一代?
不要说自己百年之后,就是现在自己的那些孙子,那都是在深宫中不知道百姓们种地的辛苦。
更不要提,再过几代。
一想到这里。
即使朱元璋也是说不出话来。
朱元璋终于问出来:“那如果是你来当皇帝的话,你会怎么治理天下!”
陈寒年哈哈一乐:“咱们就是开玩笑哈,纯属开玩笑。”
“对,就是开玩笑,你说!”朱元璋很想听听陈寒年到底有什么好想法。
“以我来看,丞相制度废掉也就废掉了,但可以将六部尚书抽出来,组成六人内阁,成为皇帝助手,大事小情,皇帝与内阁协商。”
“六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共同协商,供皇帝参考。”
“如此一来,既避免了相权一家独大,同时因为内阁组成人员,为六部尚书,资历老、有经验。”
“也可以避免皇帝过度操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