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寒年高兴的驾着马车回到了苏家村。
一进村就看到自己的弟弟陈知年从私塾里面出来。
陈寒年驾着马车直接来到了他面前。
“弟,上来,快上来。”
一见到自己的兄长,陈知年顿时高兴起来。
快走几步来到了马车前面,在陈寒年的帮助之下直接上了马车。
坐在了车辕之上陈知年问道,“哥,你今天怎么这么早就交班回家了。”
陈寒年笑了笑,“把那个花斑鼠送到了县衙之后,你哥可是得到了重赏。”
陈知年脸上露出信息的表情问道:“那一百两银子到手了?”
听到陈知年小小年纪这般的财迷,陈寒年也是笑了笑,“没有!”
陈知年立即是略有些失望的低下头去,陈寒年摸了摸他的脑袋。
“怎么听到没有赏银,就那么失落,那么想要那笔银子吗?”
“私塾先生可是教你们要视钱财如粪土的。”
陈知年摇摇头:“这个道理我都懂,但如果没有这笔银子,你怎么去苏家提亲,清蕊姐姐可是一直都等着你去提提亲的。”
“你们两个这么好,如果不能成婚,实在是太遗憾。”
陈寒年没想到自己的弟弟,居然是在担心自己的事情,心里面温暖许多。
他孑然一身来到这个世界,和弟弟陈知年两个人是守望相助,感情非常好。
现在听到自己的弟弟为自己担心,顿时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轻轻的揉揉陈知年的脑袋。
笑道:“没有那一百两银子咱们也有这个实力去提亲,现在你哥我已经是锦衣卫正六品百户了!”
一听这话陈知年顿时惊愕。
啥?
“锦衣卫的百户?”
虽然陈知年还年幼,但还是听说了关于锦衣卫的不少事情。
这可是皇帝身边最得宠的一支军队。
这支军队的可怕之处就是能够随时随地的监督百官。
而且有着绕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这些执法机构的独立审讯权。
锦衣卫对百姓没有任何的影响。
却对官员有着绝对的威慑力。
陈知年没有立马高兴,反而是有些担忧:“哥,我听先生说,锦衣卫是皇帝身边的爪牙,干的都是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你进里面不怕吗?”
陈寒年没想到陈知年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来。
同时也是觉得陈知年那个私塾先生很有趣。
在这种年代还敢说这样的大实话。
是需要一定的胆量的。
看来有时间还得去会会这个人。
兄弟二人回到家后,陈寒年将自己家里的钱都拿出来数了一下。
这一年来,他在县衙当差的那点工资,是完全不够两个人生活的。
陈寒年不是官,而是小吏,工资不由国家出,而是县令自己出。
所陈寒年他们的工资就是县令葛春林说了算。
所以并不高。
但是陈寒年也从来就没有靠这个过日子。
都说身在公门内自然好修行。
陈寒年不是一个古板迂腐的人。
平时也是干一些黑吃黑啦,和商人之间做点买卖啥的。
在县衙的人,谁还指望那点工资过日子啊。
所以这一年他也是有一些积蓄的。
把钱箱子给拿出来数一下。
一共还有三十贯左右。
一贯是一千枚铜钱。
三十贯就是三万枚铜子,换算成银子就是三十两。
按照明朝的购买力,一两银子折合704块软妹币。
也就是说现在他有存款21120块。
而现在他是正六品百户,年俸是一百二十石米和九十贯大明宝钞。
洪武初年,大明宝钞还没有贬值,一贯大明宝钞还能换一贯铜钱。
不像中后期,一贯大明宝钞只值一文钱。
明代1斤约合今天1.5733斤,明代1石为120斤,约合现在的188.8斤。
120石就是22656斤大米,以现在的大米均价2.3元每斤。
这部分工资的就是52108.8元。
另外的九十贯宝钞,就是九十两白银,折合软妹币就是63360元。
所以两项工资加在一起,他的工资就是52108.8加上63360,等于115468.8元。
这么一看,好像很高啊。
十一万多,一个月九千多块。
那就一定有很多人会说,都说历史上明朝的官员的工资很低。
可是正六品的官员年薪也有11万多啊。
嘿嘿!
这么想的人,就错了。
现在的官员当官,你的属下的工资,也是国库出的。
但是在明朝。
官员的工资才由国库出。
但是那些为你办事的小吏,包括师爷、捕快、轿夫等等,那都是要从这份工资里面出的。
明代的县,人口少的就算是几万人。
治理起来,也不能县太爷去做事吧。
总得有跑腿的传话的吧。
跑腿传话的工资都是县令自己掏钱出。
这么一分,那点工资就显得不太多了。
正一品大员的俸禄是高很多,但是他养的人也越多。
当然陈寒年如今是锦衣卫。
属于军队,他手底下可是不用养活那么多人的。
所以那些工资还算是富余。
而且锦衣卫属于强势部门,户部也不敢克扣锦衣卫的俸禄,所以都是足额发放的。
不像其他官员,俸禄上记录的是每年一百二十石,但是领到手的,可能就一百石。
剩余的二十石,就成了火耗的一种,会被某些官员中饱私囊。
所以到了雍正年,才会出火耗归功的政策。
因为工资大部分都是发放实物的,所以显得更加的少。
……
现在的陈寒年就是要用这笔全部的积蓄,用来采买提亲的礼物。
他找到了住在自家后面的媒婆吴妈。
询问她提亲的以礼和要准备的东西。
吴妈平日里没少受陈寒年的照顾,所以没有任何的藏私,并且愿意帮着陈寒年一起进城去采买。
陈寒年于是带上陈知年、吴妈驾上马车,再次返回上元县城。
如今上元县城悬赏告示已经撤掉,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
嗒嗒嗒……
一辆豪华的马车在大街上缓缓行进。
大家看到马车上的旗帜后,纷纷让开道路来。
原来那辆马车上,写着一个蓝字。
正是凉国公大将军蓝玉的马车。
这可是开国元勋,大明擎天玉柱之一。
他今天是要从上元县去钟山祭奠自己的孙外甥朱雄英的。
而此时陈知年和陈寒年正在大街上采买东西。
“哥!这个!对就是这个,吴妈说要的。”
陈知年喊了一声。
蓝玉的马车刚好经过,听到熟悉的声音,掀开了轿帘,一看,顿时眼珠子都突出来!!
“雄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