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朱标和朱元璋都被考懵逼了!
微风夹杂着些许春的凉意,徐徐吹入贡院内堂。
朱标面露温和,询问:
“叶郎中,为何你要更改考题?”
“非臣所愿,实乃形势所逼。”
“当时距离会试出题还有半个时辰不到的时间,刘三吾大人获知考题泄露......”
“太子殿下,您请看这个。”
叶轩将小抄、纸条呈上去。
朱标目露疑惑,接过纸条、小抄等物,查看着。
叶轩道:
“这些纸条是军士搜查进场考生,从他们身上搜查出来的,里面抄写的内容,赫然对应的正是本场考试的试题答案。”
朱标仔细看纸条、小抄等物的内容。
果然。
这些小抄和纸条上的内容,确实是大同小异。
“刘三吾大人在看到这些纸条和小抄,立即知晓是考题泄露,连忙召集我们,商量对策。”
“当时情况紧急。”
“只有半个时辰的时间。”
“臣等当时认为最佳的办法就是更换考题。”
“为何你们不去搜查考生身上的纸条,又或者是中止会试?”
朱标突然好奇地问了一句。
“这......太子殿下,若真这般做,恐怕会造成巨大影响,臣等也是经过深思熟虑,才想到更换考题,避免此次科举舞弊。”
“确实,这或许是将科举舞弊影响减低至最小的最佳办法。”
“叶郎中思维灵敏,竟然能临场想出如此好的办法,我甚至佩服。”
“太子殿下过奖了。”
“考题何在?本宫是否能观看一番?”
“自然可以。”
叶轩将考题呈递过去。
朱标面色自若地看向纸上的考题。
下一刻,面色变得有些古怪。
“这......”
“叶郎中,这个考题是你出的?”
“没错,是臣出的。”
朱标忍不住上下打量了好几眼叶轩,又看了看这考题,心想:
人不可貌相。
古人诚不欺我。
没想到叶郎中长得一表人才,仪表堂堂。
竟然写出这般奇葩的考题。
不过,叶郎中的临场处理能力出色,才华......也不错,这证明他是个人才。
最重要的是,他避免了科举舞弊,解决了会试危机。
至于品性方面,还需再考察一番。
朱标沉吟半晌,开口道:
“叶郎中,此次的会试舞弊,你的处理方案极其恰当,此次会试顺利进行,全拜叶郎中所赐。”
“若是我在现场,恐怕也想不出比叶郎中更好的办法。”
“寒门士子寒窗苦读多年,考题泄露,差点害得他们多年的用功努力功亏一篑,这次全赖叶郎中,否则寒门士子此次会试定然考不成了。”
“我代替天下的寒门士子,在此谢过叶郎中。”
朱标深深地朝叶轩鞠躬。
“不敢当。”
“这是臣分内之事。”
叶轩道。
他连忙扶起朱标。
朱标是太子。
是储君。
未来的皇帝。
而他只是个小郎中。
可不敢承担朱标这一拜。
若是其他人见到这一幕,而后传到朱元璋耳中,他非得人头落地不可。
叶轩不知道,站在内院角落的朱元璋清楚的看到了这一幕。
朱元璋抚须点头。
叶轩值得一拜。
而朱标这一拜,并非为自己,而是为了天下寒门士子。
这份胸襟。
值得赞扬。
“不愧是咱的儿子。”
朱元璋内心自豪。
“这个姓叶的小子,能受咱儿子一拜,是他运气,看在他解决了此次科举舞弊危机,咱就饶了他一次。”
另一边,朱标突然假装咳嗽一声,指着纸上的两道题。
“咳......那个,我有一事想要请教下叶郎中。”
“叶郎中,你出的其他题,我倒是能解出个一二。”
“唯有这两道考题......”
“叶郎中,这两道考题要如何解题?”
叶轩出的考题。
这难度。
他看了都直摇头。
根本想不出解法。
朱标有些好奇。
那些大学士,翰林学士是否能解题。
叶轩看过去。
那两道题正是:
【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
【君夫人阳货欲。】
叶轩嘴角微微抽搐。
这两道题纯属他恶趣味添加上去的。
“叶郎中,这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鸟......君夫人阳货欲.......何解?”
朱标脸上浮现求知之色。
内堂一角。
朱元璋听到朱标的问话,也露出感兴趣之色。
“那什么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鸟......什么阳货欲?”
“这是什么题?”
“毛骧,去,将题拿来给咱,不要惊动太多人。”
“是。”
毛骧暗中找到刘三吾,从他手中拿到考题,而后告知他不要将自己拿考题的事情告知别人,随后匆匆返回。
“陛下,这是卑职从刘三吾手中拿到的,已经更换过的考题。”
“嗯。”
朱元璋拿过来,一看。
整个人直接呆住。
这尼玛,谁能做的出来?
出考题不是乱出!
这考题,分明是乱来!
“本来咱还挺欣赏这小子思维敏捷,机灵的,可这小子出的,那叫个什么啊,第一道题,什么鸟和文王?狗屁不通,第二道更是什么君夫人,阳货欲。”
“咱学问不高。”
“但也知道换题不是乱换。”
“这小子该不会是因为时间不够,所以就乱出了这两道题来凑数吧?”
“若真是这般,此次的会试,算是废了。”
“咱还想奖赏些东西给这小子。”
“但这小子胡乱出些乱七八糟的题。”
“咱非得好好教训教训这小子!”
朱元璋此时满腔的怒火,他倒要看叶轩要如何狡辩。
等会儿,他非要治这小子罪!
叶轩此时已经开始解释。
“这两道题都是截搭题。”
“第一题。”
“【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
“前一句出自《大学》中,‘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若是结合上下文,可以知晓这句话告知的语意。”
“这句话指的是,鸟尚且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难道人不如鸟吗?”
“主要指人应该遵守社会的秩序,遵守人伦礼节。”
“孔子认为。”
“不遵守人伦礼节和社会的人,连畜生都不如。”
“而后一句。”
“诗云:穆穆文王。”
“原文来自《诗经》: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若是结合上下文,可知它告知的内容,讲述的是君王遵守社会秩序,人伦礼节,受到众人的爱戴。”
“结合这两句,我是想要告知众人,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君王,都应该遵守社会秩序和人伦礼节,做事应该有准则。”
“正如同《诗》云: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
叶轩胡编乱造一通,将这两个截答题给糊圆了。
反正出题的人是他。
解释权在他手中。
怎么忽悠都行。
听到这话,朱标和朱元璋方才恍然大悟,看向叶轩的眼神都变了。
这题目,还能这么解??
你小子,还真特娘的是个人才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