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邺城。
大将军府,书房之中。
袁绍,沮授,田丰,审配,郭图五人相对而坐。
看着手中从关中,洛阳传来的两份消息,袁绍眉头紧锁,脸色凝重。
“林枫数日之内接连击溃董卓十余万兵马,战吕布,张济,胡车儿,威震关中。”
“除盘踞在凉州武威的马腾韩遂之外,余者尽皆拜服。”
“曹操兵出兖州,在洛阳迎奉天子,以天子之名迁都许昌,在洛阳召集天下诸侯,起兵讨伐林枫。”
“诸位觉得我们眼下应当如何应对?”
在短暂的沉默后,郭图抱拳上前:“主公与公孙瓒虽然在相持中,可幽州内部早就不安,只需要拖下去,公孙瓒必败,到时候主公便是河北霸主。”
“到时候莫说林枫,便是当今天子,也只能看主公脸色行事。”
“因此属下觉得,应该置之不理,继续对付公孙瓒。”
审配点头:“公则(郭图的字)所言甚是。”
“乱世之中,强者为尊。”
“灭公孙瓒夺取幽州,并州,乃上策也!”
“关中距离我们千里之遥,兵发关中,有害无益!”
“都知道皇帝在曹操手中,其挟天子令诸侯,我们何须遵从?”
两人这话实际上说道袁绍的心里。
从内心来说,袁绍对于大汉几乎没有什么忠诚。
何况当初刘辩被废,刘协被董卓立为皇帝,他是不承认的。
既不承认,何须遵从其旨意?
不过袁绍还是没有草率的做出决定。
其目光看向沮授与田丰。
“公与(沮授的字),元皓(田丰的字),你们两人怎么看待?”
沮授道:“林枫崛起于微末之中,又有天象蒙蔽百姓,长久必成大患。”
“而天子虽为董卓所立,可皇室正统无人怀疑。”
“若置之不理,难免会令百姓议论。”
“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主公眼下并无对抗天下之力,为何要成为众矢之的?”
“我军与公孙瓒对峙,虽有优势,可并非决定性。”
“不如遵从其令,派一支偏军赶赴函谷关。”
“只要表现出我们的意图,便可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其次与公孙瓒暂且休兵,可趁机渗透幽州世家。”
“尤其是中山甄家,甄家掌握着天下四成的米粮生意,影响力巨大。”
“我军缺乏粮草,若有他支持,灭公孙瓒,不过在反掌之间。”
沮授话刚说完,田丰便抚掌赞同:“公与兄所言甚是。”
“朝廷之命可阳奉阴违,但绝对不能无动于衷。”
“凭袁家四世三公之名,定可在这段时间笼络各地豪强世家。”
“有这些世家之人帮助,夺取幽州,安定北方,轻而易举。”
“之所以主公与公孙瓒对峙这么长时间,主要是因为那些世家未曾得到承诺。”
“他们摇摆不定,主公作战自然困难几分。”
两人的分析更全面透彻,袁绍更是心动不已。
“甄家乃幽州世家之首,我多次派人前去拉拢,始终没有得到甄家家主甄逸的回应。”
“公与可有妙计?”
沮授嘴角一扬:“甄逸五个女儿,国色天香,艳名远播。”
“若能成为姻亲,甄逸还会犹豫吗?”
袁绍一愣,哈哈大笑:“妙哉,妙哉!”
“一切按照公与所言!!”
“哈哈!!”
..............
青州,平原县。
县衙,书房中。
刘备拿着朝廷刚刚发下来的诏书,仔细的看了多遍。
对林枫所为其满心震惊。
一日之内破长安,两日之中杀董卓,斩吕布,破鹛邬。
随便拎出一件,都能让天下震惊。
“二弟,三弟,曹操下诏共同讨伐林枫,你们以为如何?”
豹头环眼的张飞大声骂道:“林枫黄巾余孽,怎能不诛?”
“自然要尊朝廷之命,讨伐林枫。”
关羽则是摇头道:“三弟此言差异。”
“皇帝年幼,所行所为都被曹操掌握。”
“此令乃曹操所为,并非皇帝之意。”
“我们刚答应公孙瓒为其守住青州,眼下离开,怕是会让公孙瓒陷入腹背受敌之境。”
张飞心中痒痒:“二哥这话说的不错,可林枫能斩吕布,曹操麾下那些酒囊饭袋怎能阻拦?”
“咱们兄弟三人不去,等其稳定下来,打出函谷关,不是更麻烦吗?”
“大哥,你说呢?”
刘备凝神静思,在书房中来回踱步。
好一会儿,其脸上露出一抹果决。
“去许昌,先见陛下!”
“嗯?”
刘备正色道:“陛下下诏,天下皆知。”
“袁绍就是胆子再大,也不敢这时候挑动矛盾。”
“我虽为汉室之胄,可并无皇帝承认,此去许昌一来探明曹操是忠是奸,二来则是恢复我在族谱的位置。”
“至于说下一步行动,且看局势如何发展。”
“我兄弟随机应变。”
“不管如何,我们兄弟要大大露脸,如十八路军讨伐董卓时候一般,让天下知道我兄弟三人的本事。”
刘备这番话一出,关羽自然不会反对。
其抱拳道:“一切听从兄长吩咐。”
张飞更是心中暗喜,目光灼灼的看向长安城的方向,心中暗道:林枫等着小爷,看我不将你的人头取下。
..............
同一时间,天下风起云涌。
荆州刘表,徐州陶谦,南阳袁术,益州刘焉..........
天下诸侯均都因为林枫一个人的名字改变各自的计划与规划。
本岌岌无名的林枫在短时间内,天下皆知。
无数计划改变的背后,暗流涌动,危险环绕。
各路大军围绕着长安开始部署。
真可谓是:一朝天下知,一举天下动!
............